今日头条
一颗患牙的重生
“孙医生,我来啦!”伴随一声清脆的问候,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
“今天拍张复查牙片,再检查下,没什么问题,短时间内就不用再来啦。”看着熟悉的病人,我也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治疗这颗患牙的一幕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两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姑娘来到诊室,哀求着说:“医生,我这颗牙被好多地方判了死刑,说有针断在里边了,取不出来,炎症还重,治不好了,让我拔掉。这些年我不舍得拔,这几天又疼了,您能帮我把这颗牙留下吗?”
我仔细做了检查,发现这颗患牙确实存在很多棘手问题,是一颗做过“根管治疗”也就是俗话说的“杀过神经”的牙,剩余的牙体组织不多了,三个根管里两个根管有旧的根充物,还有另外一个根管里边有一根“断针”位于根尖。三个根的根尖周还都有炎症破坏造成的骨吸收。此外,由于感染时间长,肿痛的临床症状也比较明显。这样一颗患牙,如果治疗需要经历:取断针—取根充物—根管疏通—重新清理感染—预备成形—根管充填—冠部修复这一系列过程。其中最难的就是取出位于根尖的断针。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这颗牙都留不下来。整个治疗过程周期会很长,要跑很多次医院。检查之后我和患者详细交代了情况,姑娘让我不要有顾虑,她会全力配合我的治疗。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周期,除了一系列前面所述的治疗过程外,还有复查随访的过程:复查—病变没有明显变化—复查—病变缩小—冠部修复—复查—病变消失—复查。在患牙病变缩小的时候,也就是看到了明显疗效的时候,我为患者制作了CAD-CAM全瓷的修复体,当把镜子递给她的时候,姑娘激动不已。
这一幕也让我思绪万千,医生的临床技能固然重要,医患的沟通和相互信任也很重要。张孝骞教授曾说过,行医的每一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更希望这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是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谨慎对待。
借由这个病例中根管内的“断针”,我想向更多人科普一些必要的知识。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术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发生或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和根管的不可视性,根管机械预备时器械发生折断分离,断端滞留在根管内,是根管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
有人一听到根管里发生了“断针”就立刻坐立不安,仿佛身体里植入了一颗定时炸弹,谈“针”色变,甚至焦虑到影响正常生活,不取出来就要拔牙。其实“断针”并不可怕,是否需要取出取决于患牙术前是否存在根尖周病变,断针所处的位置是否影响根管感染的清理,以及发生器械分离时根管感染清除的程度。
当器械折断发生在术前根尖周没有病变的患牙的根尖段,并且根管感染已通过机械预备和化学消毒得到有效控制时,分离器械可作为充填物保留于根管内,并完成根管治疗,做好定期的复查随访。当器械折断发生在术前根尖周有病变的患牙中,或者发生在根管中上段且无法通过旁路途径通过,影响根管感染的清除时,就应该尽可能地将折断的器械取出来,尤其是有临床症状,比如肿胀疼痛,咬合不适的患牙。根管内分离器械的处理方法很多,诸如,超声取出、套管取出、显微根尖手术和意向性再植等。
根管内发生断针的患者不必害怕,应该到口腔专科医院就诊检查,由专业的医生判断并制定治疗计划。发生根管内断针的医生也不用惊慌,可按照患牙的情况进行判断,是将分离的器械留做根充物,还是转诊上级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切不可武断做出拔牙的决定。
医生在临床操作中,还是应尽量预防器械分离的发生,避免增加根管治疗失败风险。但是由于牙齿复杂的解剖形态和千变万化的根管系统,很多情况下器械分离折断的发生不可控制,希望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给医生一份信任,共同守护好每一颗天然牙。
上一条:树立“以成果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条:返回列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