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广州探索“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之路,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

发布时间:2024-07-31 21:44:41  |  来源:证券之星  |  阅读量:8433  |  

“中国要走向未来产业,需要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新的金融手段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事实上,产业变革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不断推动金融创新适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需求成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7月31日,2024年“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在广州启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重点领域,搭建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形成共促成果转化合力。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州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加快构建从技术到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出台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若干措施,设立了1500亿元的产投母基金、500亿元的创投母基金和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接下来要多措并举促进科技、金融的有效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一是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深入推进产融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二是完善政策服务机制,创新支持成果转化,为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三是加强协作联动共享,积极推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和各类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化前瞻探索,进一步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引导金融“血液”流向硬科技“骨头”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悄然到来,以芯片为代表的硬科技还是要啃下来。”米磊表示,底层硬科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整体产业安全非常重要,需要引导金融“血液”流向硬科技“骨头”和实体经济“肌肉”,构建更健康的经济体。

米磊认为,金融和科技的结合面临许多难点,比如金融追求的确定性、短线属性和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长周期互为矛盾,以及涉及几万亿元的金融资金如何支持某项科技创新仅需要的几千万元投资,都是当下激发硬科技活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还是需要持续创新。

日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这实际上为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打通科技金融供给侧堵点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兼广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凯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做出顶层设计,打开了各项产业由大到强的发展空间。科技资源、产业需求与金融要素的有效推介和融合发展,顺应时代需求,符合国家战略,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在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方面,近年来,广发银行聚集科技企业“三高一轻”的特点,从看报表向看技术、看未来转变,全行科技金融领域的信贷规模近3年平均增速32.7%,今年上半年全行信贷余额超过2200万元,比年初增长2.3%,为一批大湾区高技术企业提供了投融资支持。

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委主任刘连起同样认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需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适配性,今年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旨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事实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在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方面,广州已先行先试。

早在2021年,广州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完善政府基金管理体系。2022年底,在规模50亿元的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投资天使类子基金和创投类子基金外,广州设立并落地了天使直投基金,探索围绕早期科技项目开展政策性股权直投。

截至目前,直投基金已累计投资项目10个,投资金额合计1.03亿元,共计带动32个外部投资机构参与广州早期项目投资,累计带动社会资本实缴投资超8.29亿元,资金放大超8.15倍。

王凯表示,广东在科技产业和金融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市场需求旺盛,产业空间广阔,是创业沃土,创新沃土,广汽、小鹏、希音等一批高性能企业在这里成长,金融机构在服务企业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际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金融赋能三者有机融合形成的“科技一产业一金融”高水平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同时也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所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委主任刘连起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科创板在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更宽的视角看,科创板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促进形成了全社会倡导科技创新、发展‘硬科技’的氛围和生态。目前,超6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3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一大批链主企业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建设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有力推动了产学研融通创新。”刘连起表示。

在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方面,广州凭借出色的产业投资生态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架桥铺路,成为不少科技企业的首选之地。

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为例,在金融领域,该区已经搭建了“12345”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建立母基金引导机制,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通过“母基金+直投”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本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据统计,目前该区已集聚4万多家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上市企业数量超80家,研发Ramp;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6.65%。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田宏表示,国创集团承担国创中心投资功能,试行省市财政资金“补改投”方案,这也是广州较为新颖的政策,通过“补改投”+基金等方式投资重点产业领域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项目成果转化,目前粤科、广州产投、科学城产投都有加入,以此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广州的产业基础雄厚,十分重视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希望能达成进一步的产业合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治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他带来的卓识智能操作系统,通过智慧内生的系统让机器人变得更智能化,让机器人更适用于实际生活场景。未来,机器人变得像手机一样智能方便,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广州市政府副市长江智涛表示,广州的建设需要科技和产业相互赋能,需要城市和企业双向奔赴,未来20年,是广州建市出新出彩的关键时期,广州将持续聚焦打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全力打造国际科创重要承载地。


上一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下一条:返回列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